高考第一批次录取已经结束,除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外,我市达到清华、北大录取线(666分)的考生有23人,其中市一中15人,市一中高三(10)班就有11人,实录5人。该班共有36名学生,最高分689分,为全市理科第一名;最低分602分,一本过线率100%。该班堪称是我市“最牛高考班”,该班班主任常耘则被家长称为“最牛班主任”。
常耘是河南省特级教师,我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执教25年来,她取得累累硕果,所教学生多名获得过全市乃至全省的高考状元。今年,她所带的高三(10)班成绩辉煌,36名学生全部考过一本线,其中30名学生被“985工程”院校录取。常耘有哪些教育秘籍?7月24日下午,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。
“寓教于乐,生活就是课堂”
常耘教生物课,她上课时充满激情,课堂气氛异常活跃,学生随时可以提问。
“寓教于乐,生活就是课堂。”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。她带领学生在教室内养蝌蚪、种豌豆等,学生兴趣盎然。她告诉学生,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高考,还要学会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,学会智慧地生活。
她上课不拘一格。在高二讲授转基因的知识时,她放手让学生组织了一场辩论会。在激烈的辩论中,学生掌握了更多知识,同时也增强了演讲、应变等综合能力。
创新教育理念,重视综合教育
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市一中的办学目标,也是常耘孜孜以求的理想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,她创新教育理念,重视“理想教育、适应教育、规则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”的综合教育。
“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,起点要高,落点要低。”常耘常教导学生,“爱国不是喊口号,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。把日常工作干到最好,就是爱国。”
“如今的青年学子处于社会变革之中,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他们。作为教师,要引导他们拥有正气和正能量。”她对学生说,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在生存过程中都不抱怨,即使是一颗种子,它也会在石缝中萌发。她教育学生要以积极心态迎接生活、学习中的困难,不抱怨,不等待,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迎难而上。
高考有规则,学习有规律。常耘平时就要求学生科学规范地进行训练,养成良好习惯。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她极为重视的,她常和学生谈心,教学生要懂得分享。合作与共赢,是这个“最牛高考班”坚持到最后的学习模式。学生们自发地形成学习团队,有问题相互讨教,共同进步。不仅如此,常耘还鼓励学生和邻班学生合作、交流,相互切磋。在质疑与争论中,学生们的成绩都有很大提高。
用好“物语”,讲好“诗语”
“教育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润物细无声。”常耘说,以物为载体实施教育,效果更佳。一次,她从家长口中得知班上一名男生有早恋的倾向。于是,一天晚饭后,她带该生到校园里散步。她从树上摘下一个毛桃,给学生洗了洗,让他品尝。学生咬了一口,咧着嘴说:“很难吃。”她语重心长地说:“青年学生正是长知识、长身体的时候,如果这时候过早地品尝爱情的滋味,提早摘吃爱情的果实,就是这个滋味……人生要有计划,什么时间就要干什么事。”学生默默地听着,对老师的话心领神会。
上海踩踏事故发生后,她给学生一人送一个核桃,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一次安全教育,告诉学生要动脑子保护自己。从新乡出差回来时,她给全班每位学生都带了一个曹状元烧饼。她告诉学生曹状元烧饼源于明代,之所以流传至今,就是因为做得好。她郑重地对学生说: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。”
用好“物语”,讲好“诗语”,是她教好学生的两大法宝,也是她教育智慧的积累与沉淀。“老师不能硬邦邦地说教,要懂得学生的心,要说到学生心里去。”临近毕业,她用心写下《致青春的你们》这首诗赠送学生;最后一次班会,她送给学生一首诗《一中精神》,激励学生牢记“厚德、明理、博学、慎行”的校训,成为敢想、敢干、敢拼的国之栋梁……
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,灵魂与灵魂的交融,人格与人格的碰撞。常耘的付出,换来了桃李芬芳。她总是强调,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上大学,而是要让学生的生命如花绽放。作为教师,自己所做的就是要源源不断地为生命绽放提供雨露和土壤。
(平顶山日报记者 邢晓蕊)
|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